- 陈一;莫安春;谢永林;邵艳玲;
目的:探究重组人骨保护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牙周炎小鼠的疗效及对血清RANKL、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清洁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20只,模型组、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使用Kimura等报道的方法建模,替硝唑组小鼠接受替硝唑灌胃,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在替硝唑组的基础上在牙周袋间隙注入重组人骨保护素治疗。观察并记录四组小鼠牙周变化情况,并进行牙龈评级。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显观察上皮组织形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4、IL-6、RANKL和MCP-1水平。结果:干预后模型组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包括红肿、出血以及深牙周袋,牙齿明显松动,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小鼠基本恢复,并且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小鼠牙龈评级优于替硝唑组和模型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干预后模型组组织出现水肿、血管扩张以及大量的炎性浸润,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小鼠的上皮结构完整且排列较为紧密、有序。干预后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的IL-4显著高于模型组而IL-6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干预后重组人骨保护素组IL-4显著高于替硝唑组而IL-6显著低于替硝唑组(P<0.05)。干预后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均显著降低,重组人骨保护素组RAKNL和MCP-1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重组人骨保护素联合替硝唑对牙周炎小鼠的牙龈和牙齿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降低血清中RAKNL和MCP-1水平,抑制骨吸收,保护牙齿。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43-1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袁晓莉;谭丹;郑新;文利;彭开岚;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凝血指标、免疫功能、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可溶性髓样细胞激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by myeloid cells-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治疗的1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咳平喘、抗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腺法新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补体C3、补体C4、T淋巴细胞亚群、PCT及sTREM-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D-二聚体、FBG、C3、C4、CD3~+、CD4~+、CD8~+、CD4~+/CD8~+、PCT及sTREM-1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D-二聚体、FBG、CD8~+、PCT及sTREM-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FBG、CD8~+、PCT及sTRE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增强免疫能力,并缓解炎症状态。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47-1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邓翔;周雄平;蒋在慧;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噻托溴铵干粉吸入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显著上升,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PaO_2、PaCO_2、PaO_2/FiO_2和血清PCT水平变化不明显,而治疗组PaO_2和PaO_2/FiO_2水平显著上升,PaCO_2和血清中PCT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可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参数,减轻了炎症,提高了治疗疗效。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51-1953+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高速;田雪;姜维娜;马尧;
目的:通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探究常规西药联合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机制,并检测观察血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联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方剂加减进行治疗,治疗两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基础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并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FGF-21、Ghrelin的水平并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情况与病情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6.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优(P<0.05);治疗后比较基础生化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FGF-21均明显降低(P<0.05),Ghrelin水平均显著升高,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常规西药联合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症状的改善,并且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血清中FGF-21、Ghrelin水平联合检测值的异常变化来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54-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陈龙;王曼;刘利平;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含量,探讨Betatrophin含量与机体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建卡并确诊为GDM的孕妇119例作为GDM组,同期在本院建卡的血糖正常孕妇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血清中Betatrophin含量、外周血中糖代谢指标及脂质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GDM孕妇血清Betatrophin含量与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关系。结果:GDM组孕妇血清中Betatrophin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中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中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孕妇血清中Betatrophin含量与机体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呈正相关。结论:GDM孕妇存在异常高表达的Betatrophin,可能是促进机体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59-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陈刚;韩宇鹏;鲍秀琦;颜玉;任秀英;杨川江;姜威;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FUT3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肠镜下组织活检的UC患者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别作为UC组和对照组,测定肠黏膜内FUT3基因的多态性、免疫转录因子及炎症反应分子的表达量、免疫细胞的含量。结果:UC组肠黏膜组织中FUT3基因rs28362459位点、rs3894326位点基因型的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s3745635位点GA+AA基因型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UC组黏膜组织中CD4~+CD29~+、CD4~+IL17A+细胞的含量以及HSF-2、NF-kB、Bax、TNF-α、IL-1β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25~+Foxp3~+细胞的含量以及SOCS2、SOCS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FUT2rs3745635位点GA+AA基因型的UC组黏膜组织中CD4~+CD29~+、CD4~+IL17A~+细胞的含量以及HSF-2、NF-κB、Bax、TNF-α、IL-1β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的UC组黏膜组织,CD4~+CD25~+Foxp3~+细胞的含量以及SOCS2、SOCS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于GG基因型的UC组黏膜组织。结论:UC肠黏膜内FUT3基因rs3745635位点多态性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紊乱密切相关。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63-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彭林艳;冯利波;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含量与Treg/Th17、Th1/Th2免疫平衡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的UC患者78例,根据腹泻严重程度分为轻型UC组42例、重型UC组36例;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DO以及Treg、Th17、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评估UC患者血清IDO含量与Treg/Th17、Th1/Th2免疫平衡的内在联系。结果: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DO含量,Treg、Th17、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UC病情加重,患者血清中IDO的含量上升;Treg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减少,Th17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1(IL-21)的含量增加;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增加,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10)、白介素-13(IL-13)的含量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UC患者血清IDO含量与Treg细胞因子的含量呈负相关,与Th17细胞因子IL-17、IL-21的含量呈正相关;与Th1细胞因子的含量呈正相关,与Th2细胞因子的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UC患者血清IDO含量异常上升,且其含量与机体Treg/Th17、Th1/Th2免疫平衡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评估UC患者免疫状态的有效指标之一。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67-1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王文军;杨建全;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运动锻炼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银杏叶片治疗,观察组予以长期有氧运动锻炼联合银杏叶片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IMT、斑块面积小于治疗前,大脑动脉血液速度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IMT、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大脑左中动脉血液速度、大脑右中动脉血液速度、基底动脉血液速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锻炼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可有效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浓度,改善脑供血。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71-1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邓天国;
目的:研究颅内血肿冲洗中应用亚低温冲洗液对神经功能、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肿抽吸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使用亚低温冲洗液的观察组、使用常温冲洗液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2h抽取外周血,分离血清后测定神经损伤标志物、细胞因子、氧化应激介质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肽Y(NPY)、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细胞(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丙二醛(MDA)、8-OHdG、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明显降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总抗氧化力(TAOC)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颅内血肿冲洗中应用亚低温冲洗液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神经营养状态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75-1978+1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葛明娟;赵勤;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对颅内大血管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大血管梗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支架取栓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取栓后24h血清中炎性介质、趋化因子、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炎性介质、趋化因子、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取栓后24h后,研究组血清中炎性介质sICAM-1、hs-CRP、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趋化因子CXCL16、Fractalkine、MCP-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神经功能相关指标IGF-1、BDNF、CNT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NSE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颅内大血管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可有效减轻机体全身炎症反应并优化神经功能。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79-1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周文涛;王芳茹;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对疼痛程度、疼痛介质及应激介质分泌、应激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的Dex组以及接受芬太尼+咪达唑仑麻醉的对照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d时,评估疼痛程度;手术前及手术后3天时,测定血清中疼痛介质、应激介质的分泌量及外周血中应激信号分子的表达量。结果: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时,Dex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时,两组患者血清中SP、BK、5-HT、IL-6、IL-8、NE、COR、ACTH、MDA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NF-κB、p38MAPK、NOX4、Nrf2的表达量高于手术前,血清中SOD、HO-1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Keap1的表达量低于手术前且Dex组患者术后第3天时血清中SP、BK、5-HT、IL-6、IL-8、NE、COR、ACTH、MDA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NF-κB、p38MAPK、NOX4、Nrf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SOD、HO-1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Keap1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程度。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84-1987+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宋贝;杨丽元;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复苏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注射液,观察组给予苯巴比妥联合亚低温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率、呼吸、血压变化,治疗后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转归情况和NBNA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同时间段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呼吸、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血清尿素(BUN)、血肌酐(Scr)、凝血活酶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动脉血清酸碱度(pH)、血氧分压(PO2)、剩余碱(BE)比较均无明显差异(all P>0.05),观察组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ll P<0.05),住院时间、吮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all 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可以明显改善患儿脑损伤及肝肾功能,减轻酸中毒和呼吸抑制,其对心率、血压、凝血功能等无负面影响,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88-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蔡智慧;李鹏;梁义娟;石军荣;谢丹;李品;陈丽敏;
目的:研究卵巢癌病灶内miR-451表达量与增殖、凋亡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卵巢癌患者,收集卵巢癌病灶及癌旁病灶,分离miRNA并测定miR-451的表达量,分离mRNA并测定细胞周期蛋白、增殖基因、凋亡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卵巢癌病灶内miR-451的表达量以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B(p27Kip1)、BCL2相关X蛋白(Bax)、自杀相关蛋白因子(Fas)、Fas配体(Fas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病灶,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病灶;卵巢癌灶内miR-451与CyclinB1、CyclinD1、CyclinE、PI3K、AKT、β-catenin、MMP2、MMP9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与p27Kip1、Bax、Fas、FasL、Caspase-3、CHOP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卵巢癌病灶内miR-451的低表达与细胞周期正性调控蛋白及增殖基因的高表达、细胞周期负性调控蛋白及凋亡基因的低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促进卵巢癌病灶生长的关键因素。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93-1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韩玲玲;
目的: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胰岛素信号转导、氧化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对照组接受克罗米酚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时,测定外周血中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量、血清中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含量。结果:治疗后3个周期时,两组患者组内外周血中IRS-1、IRS-2、ERK2、AKT2、GLUT4的表达量以及血清中SOD、TOS、TAS、Adropin、IL-10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中RNS、ROS、MDA、PTX3、Apelin、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IRS-1、IRS-2、ERK2、AKT2、GLUT4的表达量以及血清中SOD、TOS、TAS、Adropin、IL-10的含量均显著高对照组,血清中RNS、ROS、MDA、PTX3、Apelin、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吡格列酮能够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氧化炎症反应协同克罗米酚治疗PCOS。
2018年22期 v.24;No.221 1998-2001+2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耿明倩;陈霞;陆丽;李志刚;何绮月;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9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45例。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即刻(T0)、手术开始后1h(T1)及2h(T2)、手术结束后2h(T3)的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T1,T2及T3时,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CD8+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且相同时间点七氟醚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CD8+水平均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各个时间点的VEGF和COX-2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T3时,七氟醚组的VEGF和COX-2水平较T0时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各个时间点的MMP-2和MMP-9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T2、T3时七氟醚组的MMP-2和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T0时刻,且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T1和T2时,两组MDA水平均较T0时显著升高,SOD较T0时显著降低(P<0.05),且T2时七氟醚组的MDA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 <0.05),SOD水平明显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可以保护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但七氟醚能减弱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VEGF、COX-2、MMP-2和MMP-9的表达。
2018年22期 v.24;No.221 2002-2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袁顺平;黄炳龙;黄伟平;莫巧莉;黄强;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常规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凋亡分子及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晚期NSCLC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康艾注射液+常规化疗的实验组以及接受常规化疗的对照组。化疗前后测定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凋亡分子、免疫细胞因子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含量。结果:化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SCC-Ag、GDF15、Livin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DCD5、P53、Bax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SCC-Ag、GDF15、Livin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DCD5、P53、Bax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CD3~+、CD4~+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IFN-γ、IL-2的含量显著降低,外周血中CD8~+细胞的含量及血清中IL-4、IL-5的含量显著升高,而实验组外周血中CD3~+、CD4~+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IFN-γ、IL-2的含量显著升高,CD8~+细胞的含量及血清中IL-4、IL-5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康艾注射液+常规化疗治疗晚期NSCLC能够较常规化疗更为显著的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调节凋亡分子分泌及抗肿瘤免疫应答。
2018年22期 v.24;No.221 2007-2010+2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刘兴中;朱高平;
目的:探讨帕金森患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内患者胆红素、血尿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αreceptor-1,sTNFR1)、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2(tumor necrosis factor-αreceptor-2,sTNFR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胆红素、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中SOD、GSH-P、CA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TNF-α、sTNFR1、MCP-1、MIP-1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胆红素、血尿酸、抗氧化酶及炎症因子均与疾病进展有关,可作为帕金森病诊断及治疗的辅助指标。
2018年22期 v.24;No.221 2011-2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秦英;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己糖激酶-Ⅱ(HK-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TNFAIP3)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恶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切除的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同期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病灶后测定HK-Ⅱ、TNFAIP3、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DLBCL组患者病灶内HK-Ⅱ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NFAIP3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DLBCL组淋巴瘤分期Ⅲ~Ⅳ期、淋巴瘤分组B组患者病灶内HK-Ⅱ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A组患者,TNFAIP3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I~Ⅱ期患者、A组患者;DLBCL组患者病灶内CyclinD2、PDE4B、BCL2、XIAP、CCL5、CXCR4、MMP26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HK-II呈正相关、与TNFAIP3呈负相关,Caspase-3、TIMP4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HK-Ⅱ呈负相关、与TNFAIP3呈正相关。结论:DLBCL中HK-Ⅱ的高表达以及TNFAIP3的低表达与肿瘤病理进程、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密切相关。
2018年22期 v.24;No.221 2015-2018+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陈赛明;黄静;周小柳;李智群;陆菁菁;祝芙蓉;周利民;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GC)遗传多态性与海南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在某医院就诊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及健康对照标本113例进行病例比对研究,以质谱分型技术进行GC基因多态性位点识别,利用SNPStats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基因型的共显性、显性、隐性、超显性四种模型的验证,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等位基因的组间差异分析。结果:rs7041多态性位点的三种基因型TT、GT、GG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4%/42.5%、44.7%/42.5%、14.9%/1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rs222016位点的三种基因型AG、GG、AA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8%/40.7%、12.8%/25.7%、40.4%/33.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GG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接近显著差异(P=0.062),而等位基因G在健康对照组中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变应性鼻炎组(P<0.05)。结论:GC多态性位点rs7041多态性与海南人群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无显著关联,rs222016位点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可能对海南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具有抵抗作用。
2018年22期 v.24;No.221 2019-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