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

论著

  •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氟维司群治疗对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极化的影响

    刘宇婷;叶敬文;刘泊含;刘鷖雯;何怡青;杜艳;张国良;郭倩;高锋;杨翠霞;

    目的:肿瘤细胞获得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耐受性是ER~+乳腺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乳腺癌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然而内分泌治疗药物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对单核-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借助PMA诱导获得THP-1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验证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表面marker变化;通过RNA-Seq技术对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的转录组改变进行分析,筛选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Hub基因;最后通过RT-qPCR和趋化因子阵列实验验证氟维司群对巨噬细胞Hub基因中5种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RT-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M2相关标志分子表达升高而M1相关标志分子表达降低;RNA-Seq结果显示,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出现118个差异表达基因;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趋化因子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和Hub基因筛选确定了CXCL8、CCL20、CCL22、CXCL10、CCL7 5个关键的趋化因子;对5个关键趋化因子进行RT-qPCR验证表明其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趋化因子阵列实验证实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分泌的CXCL8、CCL20、CCL22增多,而CXCL10、CCL7减少。结论: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使巨噬细胞M2相关分子CD206表达升高而M1相关分子CD86表达降低,同时使巨噬细胞M2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增多而M1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减少,提示氟维司群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抑制其向M1极化,可能与临床内分泌治疗耐药形成有关。

    2025年14期 v.31;No.381 1040-1048+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唐元瑜;池茗;李柏霖;林志美;赖素玉;马华根;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化30 min后,严格精准地控制低糖型DMEM完全培养液用量,进行“半悬浮”原代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度达到90%时进行传代扩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检测、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原代接种培养6~8 d后,贴壁生长的短梭形细胞铺满皿底,呈“成纤维样”漩涡式排列生长;细胞传代至第8代时其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蝉翼样”变宽分化现象。第4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流式检测结果高表达CD90(97.3%)、CD73(96.7%)、CD44(84.1%),低表达CD34(0.4%)、CD45(8.1%)、CD11b/c(3.6%);诱导成脂、成骨分化实验均为阳性。结论:“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AD-MSCs。

    2025年14期 v.31;No.381 1049-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胶质瘤中自噬和铁死亡相关特征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小红;陈旭永;应卓鹏;方贾栩;战跃福;关莹;陈建强;

    目的:神经胶质瘤(Glioma)是最常见的脑原发性恶性肿瘤,对人们构成巨大威胁。研究表明自噬和铁死亡在Glioma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揭示自噬和铁死亡与Glioma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确定差异特征基因的潜在功能,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将GEO数据库的4个Glioma数据集进行合并,然后进行免疫细胞侵润评估。随后将相关基因与自噬和铁死亡数据库交集,筛选出差异基因后进行生物功能预测。随后采用两种机器学习算法获得与Glioma相关的自噬-铁死亡特征基因,并利用差异分析法、ROC曲线、IHC分析以及构建miRNA-genes调控网络分析确定这些特征基因的潜在价值。结果: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 376个Glioma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Glioma中的CD4~+T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更高。然后DEGs与自噬-铁死亡相关基因交集筛选出12个差异表达自噬-铁死亡基因(DEAFGs),通过GO和KEGG分析显示这些DEAFGs主要富集于传染性病毒感染通路、癌症相关的通路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通路等。接下来,使用两种机器学习最终鉴定出6个与Glioma相关的自噬-铁死亡特征基因,其中5个上调(HIF1A、TNFAIP3、YAP1、BIRC5、AIM2)和1个下调(NEDD4L),ROC曲线分析显示这些特征基因AUC值范围为0.723至0.867。根据IHC分析,验证了YAP1和BIRC5的表达水平在胶质瘤中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miRNA-genes调控网络表明相关的miRNAs参与特征基因的调控,在Glioma中发挥潜在作用。结论:Glioma中自噬和铁死亡相关的6个特征基因具有诊断和预后的潜在功能,未来可能作为临床上的治疗靶点被开发利用。

    2025年14期 v.31;No.381 1056-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柴胡皂苷D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损伤

    陈铮月;邓晚秋;尹建军;刘微;温建立;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SSD)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SA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SAP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SD低剂量组(12.5 mg/kg)、SSD中剂量组(25 mg/kg)、SSD高剂量组(50 mg/kg)、阳性药物组(2×10~4 U/kg的乌司他丁)、SSD高剂量+cGAS过表达组(50 mg/kg的SSD+100μL的cGAS重组质粒pcDNA3.1载体),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7 d,1次/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脂肪酶、淀粉酶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回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胰腺组织和回肠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回肠组织中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回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cGAS、STING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回肠组织IL-6、IL-1β、TNF-α、胰腺、回肠组织病理评分、回肠组织中细胞凋亡率、cGAS、STIN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Occludin、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SSD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回肠组织IL-6、IL-1β、TNF-α、胰腺、回肠组织病理评分、回肠组织中细胞凋亡率、cGAS、STING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Occludin、ZO-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cGAS过表达可减弱高剂量SSD对SAP大鼠上述指标的作用效果(P<0.05)。结论:SSD可能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减轻回肠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改善SAP大鼠肠损伤。

    2025年14期 v.31;No.381 1068-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FXR/LKB1/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探讨芪参汤抑制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杨柳欣;高婷婷;王炳予;袁星星;

    目的:探讨芪参汤对FXR/LKB1/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的影响,阐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治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采用脂多糖诱导构建成熟分化模型,并分别给予ω-鼠胆酸或芪参汤含药血清处理。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树突状细胞CD40、CD80和MHC-II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FXR/LKB1/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在此基础上,通过树突状细胞-初始CD4~+T细胞与初始CD4~+T细胞-肝星状细胞(JS1)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别检测各组初始CD4~+T细胞Treg分化和JS1细胞凋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初始CD4~+T细胞上清中IL-10和TGF-β的含量、CCK8法及Western blot检测检测JS1细胞增殖活性和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显著抑制了树突状细胞CD40、CD80和MHC-II的表达,上调了树突状细胞中FXR和LKB1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了p-P65/total-P65的比值,增加了细胞质中P65蛋白的表达,抑制了细胞核中P65蛋白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细胞共培养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ω-MCA、芪参汤和芪参汤联合ω-MCA组CD4~+T细胞Treg的百分比、IL-10和TGF-β的含量显著增加,JS1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细胞活性和α-SMA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参汤通过抑制FXR/LKB1/NF-κB通路的激活,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达到治疗肝纤维化的目的。

    2025年14期 v.31;No.381 1076-1084+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缺血性卒中伴脑微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研究

    李仙;刘婷;李丽娟;郭晓鹏;何春丽;桂英;贾丹丹;王淑荣;马琳;

    目的:本研究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伴脑微出血患者的局部脑功能变化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6~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住院的NHISS评分≤5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41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颅脑SWI检查,依据SWI是否合并脑微出血灶(CMBs)分为微出血阴性组(Non-CMBs组)16例和微出血阳性组(CMBs组)2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rs-fMRI扫描及MoCA量表评估,通过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这两项rs-fMRI的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中ReHo和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并对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ReHo值、ALFF值与MoCA总分及其认知域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on-CMBs组相比,CMBs组在右中央前回ReHo值增加(P<0.05,GRF校正),在左顶上回和左中央前回ALFF值减低(P<0.05,GRF校正)。CMBs组左中央前回ALFF值与定向力(r=0.445,P=0.026)呈正相关,左顶上回ALFF值与MoCA总分(r=0.417,P=0.038)、抽象能力(r=0.414,P=0.040)和定向力(r=0.440,P=0.028)呈正相关。在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控制后,CMBs组左顶上回ALFF值只与定向力(r=0.477,P=0.025)呈正相关性。结论:脑微出血增加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风险;缺血性卒中伴脑微出血患者的定向力改变可能与顶上回的脑功能变化有关。

    2025年14期 v.31;No.381 1085-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GSDMD高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杨操;葛畅;徐敬轩;

    目的:探讨细胞焦亡执行蛋白GSDMD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CGA和CGGA数据库中的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样本,对gasdermins(GSDMs)家族基因表达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筛选出相关性最强的基因。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4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1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蜡块,按存活状态分为两组,对病理蜡块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测定GSDMD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GSDMD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GSDMD高表达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SDMD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表达组(P<0.01);高表达GSDMD与脑胶质瘤高级别和较高的Ki-67指数相关(P<0.05)。结论:GSDMD高表达可能与脑胶质瘤患者的较差预后相关,并有潜力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指标。

    2025年14期 v.31;No.381 1094-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1~2023年海南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人类博卡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肖美芳;Afreen BANU;曾湘粤;石盛洁;邓宛心;彭箬岩;吴日宝;王杏虹;尹飞飞;常猛;

    目的:探讨2021~2023年期间海南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群体中人类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感染率、易感人群的性别与年龄、年度与季节流行特点、单一与混合感染情况、临床表现及相关风险因素,为博卡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患者样本,通过呼吸道病原体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技术检测HBoV的感染。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HBoV感染率及其季节性变化,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儿童的主要症状及其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收集的19 339例样本中,共检测到583例HBoV阳性病例,检出率为3.01%。HBoV感染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感染高峰分别出现在3月和10月,同时非药物干预措施对HBoV的流行趋势无明显影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鼻塞,少数病例出现了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年龄在0~5岁的儿童感染率最高,男童略高于女童。结论:海南儿童中HBoV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年龄是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高风险儿童群体的监测和防护,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HBoV感染带来的健康危害。

    2025年14期 v.31;No.381 1102-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爪哇木棉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朱虹;陈旭阳;王升志;谢智任;谢丽翠;王一如;张小坡;陈德力;

    爪哇木棉隶属于木棉科,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和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植物被广泛用作传统药物,近年来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倍受关注。爪哇木棉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酚类、甾体类化合物等。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爪哇木棉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等丰富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爪哇木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热带特色药用资源爪哇木棉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2025年14期 v.31;No.381 11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